近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陕西赛区比赛结果公布,人文学院的参赛项目《布艺新生——织出致富路》荣获省级铜奖,为西安工商学院赢得了荣誉。
该项目创造性地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法织布的传承保护与解决农村留守妇女就业增收问题紧密结合。通过建立“非遗工坊+订单式培训+灵活就业”的创新模式,一方面系统性地挖掘、整理濒危的传统织造技艺,并由传承人培训赋能使农村妇女掌握这一宝贵文化技能;另一方面,依托非遗的品牌价值和文化内涵,对接现代设计、市场渠道与电商平台,本项目团队开发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审美的织品,形成稳定订单,为掌握技艺的妇女提供家门口的、灵活弹性的就业岗位与文化创收途径。这不仅有效破解了非遗传承后继乏人的困境,实现文化的可持续保护,更精准赋能农村妇女提升技能、增加收入、实现自我价值,以文化传承之力驱动乡村产业振兴,真正让“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在比赛过程中,“布艺新生”项目团队展现了出色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他们利用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的研究态度和创新的思维方式以我校为基点开展多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并联合全国多所高校进行非遗联动传播,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在项目进行的过程当中,该团队深刻认识到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是因为这些社会瑰宝促使团队不断成长和进步,切实做到将文化价值转变为经济效益。
大赛启动以来,人文学院高度重视,提前谋划,周密安排。备赛期间,项目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反复打磨,进行了多轮路演练习,认真听取校内外专家的培训、分析和指导,该项目也作为我校重点项目进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陕西赛区优秀项目训练营进行学习和打磨。最终,该项目在校级决赛中荣获第三名,并代表学校参加陕西赛区比赛。
此次获奖不仅是对项目团队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我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认可。人文学院始终高度重视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以赛促教,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同时积极探索政府、高校、企业协同育人模式,着力推进教学、科研与产业的融合,不断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好服务。
图文来源:人文学院 孙育书 责任编辑:李岭 郝深静 审核:原朝阳 终审:李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