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西安工商学院教师参加陕西2025年度国培项目“五金”建设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提升培训班
发布于: 2025-10-18 14:12 编辑: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强国战略部署,推动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教师教学创新与团队协作能力,10月13至17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马星与李珊娜参加了在延安大学杨家岭校区开展的陕西省2025年度国培项目“五金”建设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提升培训班。

  本次培训紧紧围绕“五金”(金专、金课、金师、金地、金教材)建设的核心要求,以提升思政课教师课程实施能力为主线,进行了系统性的课程设计,内容涵盖理论、政策、实践、技术等多个维度。理论层面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延安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以及党的创新理论,解读了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宏观政策;技术层面引入了现代教育技术、数字化(AI)等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层面通过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安塞腰鼓等现场教学,整体的课程教学安排从多层次多维度拓宽了本次培训的广度与深度。

  王东维教授的《延安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与启示》专题报告引经据典,梳理了理论体系,明晰了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富有历史厚重感,呈现延安十三年时期条件极其艰苦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却取得巨大成功的核心经验:紧密联系实际、坚持群众路线、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强调身教重于言教;张应龙教授指导学习陕北文化特色安塞腰鼓学习与张金星老师带来陕北文化民歌实践体验,让抽象的教学互动技巧在欢快的节奏与高亢的歌声中变得可感可触,巧妙地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冯志宏教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阐释,石梅教授《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常见问题及教学应对策略》对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常见问题及教学应对策略的精准剖析,使得思政课教学不仅“有理说理”“有情有意”“有滋有味”,提出要善于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王群燕副教授在枣园革命旧址和杨家岭革命旧址、张思德广场做现场教学,使得“延安窑洞里的马列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变得鲜活而具体,通过“感悟延安精神内涵、特征和时代意义”的实践主题教学,把延安精神作为坚定正确方向的前进指针、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光辉旗帜。刘正安教授带来《数智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魏继宗教授《现代教育技术(微课等)》讲明了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善用微课、慕课、智慧教学工具等现代化手段,有效突破时空限制,丰富教学资源,增强课堂吸引力。蒲传新教授关于《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的专题报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并结合实践阐述理解认识、推进贯彻落实,要求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讲明了思政课建设面临怎样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哪些新气象新作为。

  本次“五金”建设背景下的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紧扣“金专、金课、金师、金地、金教材”核心要义,以增强课程实施能力为主线系统构建涵盖理论、政策、实践与技术等多维度的研修内容,为我校思政教师夯实教学基本功、提升育人能力、创新教育形式提供了宝贵指引。未来我们将持续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与思政教师主力军作用,努力锻造更多深受学生喜爱的思政“金课”,以扎实行动推动我校思政课建设再上新台阶,为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注入源源不断的奋进力量。

  图文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星 责任编辑:李岭 程鑫怡

审核:严建会 终审:李景阳

微信分享 微博分享 更多分享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0/21 20: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