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文化思想和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近日,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心主办的“回望抗战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第三届大学生党史故事宣讲比赛决赛在教学楼1-410教室内隆重举行。
本次比赛特别邀请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严建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徐道良、四史教育与实践教学中心主任李丹、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马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逯爽以及四史教育与实践教学中心副主任王宇担任评委。众多师生齐聚一堂,共同聆听历史的回声,接受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
比赛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19支从初赛中脱颖而出的决赛参赛团队,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姿态,依次上台宣讲。他们紧扣“抗战”这一宏大主题,通过精心准备的PPT、声情并茂的讲述和默契的团队协作,将一个个尘封在历史深处的英雄故事,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宣讲的故事内容丰富,视角多元,覆盖了波澜壮阔的抗战画卷中众多可歌可泣的瞬间。有的团队将目光投向了白山黑水间的民族脊梁,声情并茂地讲述了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中孤身抗敌,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仍不屈抗争的壮丽史诗,让在场师生无不为之动容;有的团队则聚焦于那些在隐蔽战线和烽火后方同样闪耀光辉的女性革命者,通过对江竹筠、赵一曼等英雄事迹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女性在民族危亡之际所迸发出的“巾帼不让须眉”的磅礴力量;“狼牙山五壮士”的纵身一跃,是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半条被子”的鱼水深情,是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的生动写照;左权将军的“烽火家书”,字里行间流露出铁血柔情与家国大义……
选手们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化身为故事的讲述者和精神的传承者。他们或激昂高亢,或低沉婉转,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听众的思绪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精美的PPT画面与背景音乐的巧妙融合,更是营造出沉浸式的体验,让英雄的形象变得立体可感,让伟大的抗战精神穿越时空,与新时代青年的心灵产生强烈共鸣。
比赛过程中穿插的党史知识问答环节,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主持人随机提出的问题,总能被台下同学们迅速抢答,展现了他们扎实的党史知识储备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这不仅活跃了现场气氛,也检验了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实现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角逐,所有团队均完成了精彩的展示。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严建会教授为本次活动作总结致辞。他首先对参赛同学们的出色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热烈祝贺,认为同学们的宣讲有深度、有温度、有力量,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并结合比赛主题,分享了三点深刻感悟:一是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汲取精神力量,要从血与火的洗礼中,汲取“团结就是力量”的无穷智慧;二是观照现实,是为了更准地锚定时代坐标,要将先辈忠于信仰、勇于担当的精神,转化为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行动指南;三是知行合一,是为了更实地锤炼过硬本领,本次比赛本身就是一次从“知”到“行”的宝贵实践。最后,他向全体同学提出三点殷切期许:争做红色根脉的守护者、创新话语的探索者和民族复兴的担当者。
最终,经过评委们的严谨评分,比赛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与会领导和评委老师依次为获奖团队颁奖,并与他们合影留念,将这份荣耀与感动定格。
此次大学生党史故事宣讲比赛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庄重纪念,更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又一次成功探索。活动通过“以赛促学、以讲促知”的形式,引导广大青年学子主动走进历史、感悟历史,从英雄先辈的奋斗与牺牲中汲取信仰的力量,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历史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
图文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宇 徐道良 责任编辑:李岭 程鑫怡
审核:严建会 终审:李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