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段历史不仅铸就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丰碑,更昭示着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赓续精神血脉、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此背景下,西安工商学院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格局,让广大学生在创新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在民主参与中增强主人翁意识。9月9日早上,西安工商学院人文学院20名本科新生代表与校长廖民生在行政楼第一会议室面对面交流座谈,教务处、学生处、基建处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新生代表们围绕学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后勤保障与服务、心理健康与呵护、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等焦点问题展开深入交流,现场氛围热烈而融洽。廖校长认真倾听每一位新生代表的发言,对大家关注的问题逐一回应,并向新生们全面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发展历程、未来规划与发展的战略布局。从当代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方向、办学条件的改善举措,到课程与专业体系的优化升级、专业化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国际化办学成果,廖校长用详实的数据、典型的案例与清晰的发展思路与远景规划,让新生们对学校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大家对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归属感。这场线下座谈会以“倾听”、“交流”为核心桥梁,以“沟通”为重要纽带,不仅有效搭建起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平台,更让学校精准掌握了新生群体的内在需求与成长期待。
针对新生们提到的如何化解学业及成长中存在的焦虑与迷茫情绪,以及有关热点问题和关注焦点,廖校长结合自身求学与工作经历,向同学们提出四点建议:
一要厚植家国情怀,以实干践行担当。同学们要将个人理想与家国命运紧密相连,主动走出舒适圈,尽快适应校园学习和生活,实现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以“国之大者”为人生航向坐标,提前规划学业与职业路径,让以身许国,振兴中华的奋斗目标成为指引前行的灯塔,在时代浪潮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华章。
二要志存高远,锚定奋斗方向。时代各有不同,奋斗永远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希望广大新生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的谆谆嘱托,践行“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之志,秉持“躬行至曲 和而不同”之念,锚定“长期主义守望相助、为国为民”的人生奋斗方向,求真创新、练就奋斗本领,知行合一、走好奋斗成才的道路,在新征程上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努力创造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青春业绩。
三要深耕学科专业前沿,锻造过硬本领。要积极主动探索学科专业前沿领域,利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项目等平台,发现真问题、锤炼真本领、练就真功夫,以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在大学四年(4年×365天=1460个日日夜夜)的学习过程中,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加深对学科前沿知识知识图谱、问题图谱、能力图谱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注重跨学科、跨专业领域的交叉融合,培养创新思维与终身自主学习能力,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四要强基赋能,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同学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同时,还应着重培养原创性思维,勇于探索新方法、新思路、新赛道,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持续开拓新领域、新方向、新路径。唯有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核心竞争力,方能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崭露头角,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学业与生活服务问题及诉求,教务处、学生处、基建处等部门负责人认真倾听记录,承诺以“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态度,确保各项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学校也将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全面梳理管理与服务流程,优化办事程序,切实提升管理服务效能,增加学生对校园文化生活环境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此次座谈会不仅为同学们点亮了前行的明灯,更成为学校与学生畅通、高效的沟通和互动平台,推动学生成长与校园文化环境和办学条件建设同频共振,让师生携手同行的步伐更加坚实有力,共同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图文来源:学校办公室 杨丹丹 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李岭 程鑫怡
审核:王延萍 终审:李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