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实践是连接理论与现实的桥梁,是让思政课 “活起来”“实起来” 的关键载体。为表彰思政实践课优秀成果,激励青年学子深化理论学习、践行青春担当,9月3日下午,西安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2-313教室隆重举办“青春筑梦行 爱上思政课”—— 第二届思政实践课成果展总结大会暨颁奖仪式。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严建会、副院长王珊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徐道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逯爽、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马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张婷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研室主任原潇菲、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杨芳、四史教育教研室主任兼实践与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丹、四史及实践教研室副主任王宇以及本次获奖作品指导教师和获奖学生代表们齐聚现场,共同见证思政实践结出的丰硕成果。
大会第一项,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珊珊宣读获奖文件。她在发言中提到,过去数月里,同学们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以思政理论为指引,精心打磨作品,用微视频、手绘作品、手抄报等多元形式,展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对新时代发展成就的感悟、对青年使命担当的思考。经过各指导教师初审、各教研室复审、发动学生投票等多轮严格筛选,最终确定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获奖名单。当念出一个个获奖学生与作品名称时,现场掌声此起彼伏,为同学们的努力与收获送上真挚祝贺。
大会第二项,颁奖,表彰在此次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们和指导教师。鲜红的证书不仅是对同学们实践成果的肯定,更是对他们深耕思政学习的鼓励,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同学们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深度探索,也彰显了学院思政实践教学的显著成效。
首先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严建会为一等奖《党史百年立体书》等7项作品、贺凤蝶等39名同学获奖代表及24名优秀指导教师颁奖。
|
其次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珊珊为二等奖《中国如龙腾飞而起》等15项作品、吴丹等72名同学获奖代表颁奖。
再次由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兼实践与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马星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兼实践与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徐道良为三等奖《快递箱手工创意-延安宝塔》等22项作品、张喜悦等142名同学获奖代表颁奖。
最后由四史教育教研室主任兼实践与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丹以及四史教育教研室副主任王宇为优秀奖《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等43项作品、谭佳音等218名同学获奖代表颁奖。
大会第三项,获奖学生代表发言。颁奖仪式后,两位获奖学生代表先后上台分享实践心得与创作感悟,真挚的话语引发全场共鸣。23级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10班的贺凤蝶同学作为获奖团队代表,以团队作品“精神如炬,征途如虹——百年党史立体书”为切入点,讲述创作背后的思考与感悟。她提到,团队希望通过可触摸的立体书页,串联起从红船启航、长征跋涉,到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再到抗疫斗争的百年党史脉络,让峥嵘过往化作照亮未来的力量。
|
另一位获奖学生代表24级经济与管理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16班王凤扬同学则聚焦《觉醒年代》主题拼贴创作,分享了独特的实践体验。她表示,在构思阶段便决定以拼贴形式呈现剧作带来的震撼,作品以《新青年》杂志经典封面为视觉核心,用“LA JEUNESSE”(青年)一词凸显精神内核,通过黑白色调复刻历史新闻报纸的质感,将零散素材重组为完整作品——正如那个年代仁人志士的思想碎片,最终汇聚成照亮民族前行的火炬。两位同学的分享,既展现了思政实践作品的思想深度,也传递出青年学子对理论学习的热爱与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大会最后一项,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严建会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思政实践课成果展是学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实践育人改革的生动体现。近年来,学院始终秉持我校“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办学特色,致力于让思政理论走出课本、走进生活,而同学们的优秀作品,正是这一理念的鲜活成果。他对获奖学生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大家珍惜荣誉,以此次获奖为新起点,持续深化思政理论学习,将实践中的收获转化为成长动力;同时也呼吁更多同学积极参与思政实践,在探索中爱上思政课,在行动中践行青年使命。
至此,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年“青春筑梦行 爱上思政课”—— 第二届思政实践课成果展总结大会暨颁奖仪式圆满落幕。此次仪式不仅是对思政实践成果的总结,更是学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新起点。未来,西安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探索思政实践教学新路径,让更多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感悟思想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图文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迎玉 李丹 责任编辑:李岭 郝深静 审核:严建会 终审:李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