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会计产业学院的支持下,为进一步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需求,近日,经济与管理学院在线上举办了2025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本次会议围绕财务管理、会计学、工程造价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展开论证,并且汇聚了行业资深专家、院校领导及专业骨干教师,共同为专业发展“把脉问诊”,旨在使人才培养更好地契合市场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论证会由西安工商学院校长廖民生、经济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张雪鹏、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郭鹏、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田高良、西安雅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春江、北京知链科技有限公司战略研究院院长刘江鹰、陕西中鸿财税研究院总经理赵江波、各系主任及教师代表参会。
【会议合影】
会议伊始,廖校长在讲话中重点回顾了西安工商学院的创办历程,详细介绍了学校当前的学生规模与发展态势。他指出,经济与管理学院作为学校规模最大、特色鲜明的重点二级学院,其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学校核心竞争力与未来发展。他强调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与完善。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背景下,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具备一定的前瞻性,既要立足当下教育规律与学科特色,更要精准对接未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导向,通过持续创新培养模式,为学生成长赋能,为学校发展筑基。
【廖校长致辞】
各专业负责人先后汇报了 2025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思路与核心内容,展现出鲜明的时代性与创新性。财务管理专业依据学生认知与能力进阶需求,着重优化了专业基础课程,并对核心课程进行了分层设计;同时,为响应数字化趋势,在选修课中重点打造了“数字营销”与“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课程,构建“业务-财务-技术”三维知识框架;其实践模块也进行了革新,引入“新商科跨专业综合模拟”课程,强化智能财务分析与商业决策实践。会计学专业则改革为“理论+实践”教学和校企协同培养模式,更加注重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国家政策、区域需求与学校特色制定,新增“新商科跨专业综合模拟实训”和“跨学科训练项目”以提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在个性发展方面,增设“论坛讲座”与“公益实践”课程,并提高了相关学分比重。工程造价专业构建了包含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和个性化发展四大平台的总学分体系。为响应国家低碳发展要求,新增“绿色低碳”课程;并在专业核心选修模块新增交叉学科课程“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以应对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此外,会计学专业还介绍了新设立的智信会计微专业,主要面向大二、大三对财税发展有兴趣的本科生。该微专业要求修满12学分(包含“数字经济通识素养”“数字人民币”“区块链会计”“碳会计理论与实务”“数据资产管理”等六门前沿课程),完成后授予西安工商学院微专业证书,旨在培养学生在数字经济环境下的创新思维与数据分析能力。
在专家论证环节,来自企业和高校的专家们各抒己见,对2025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企业代表韩经理着重强调了核心课程建设与实践能力培养。他建议提升核心及专业课程权重,加大软件实践教学力度,并推动学生与施工、建设类企业深度交流,促进理论实践融合。赵经理从企业用人实际需求出发,建议教学计划中加强学生公文写作能力培养,将其作为支撑管理沟通与业务推进的关键软实力。刘院长结合国家“双碳”战略与数据要素市场化趋势,提出前瞻性课程建议:增设绿色低碳、碳资产管理相关课程,助力学生把握转型机遇。田教授从顶层设计角度提出系统性建议:确保课程体系紧密支撑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强化核心课程与毕业要求间的逻辑关联;评估并提升师资数字化教学能力,善用企业导师、联合实验室等资源,强化产教融合优势,共建高质量实践基地;探索设立“创新学分”机制,认可竞赛、证书等多元成果。
【韩春江总经理指导发言】 【刘江鹰院长指导发言】
【赵江波总经理指导发言】 【田高良教授指导发言】
张院长阐述了西安工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专业设置概况,并且详细说明了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背景,明确指出学院现行的修订机制为:每三年进行一次全面修订,同时根据年度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与优化。此外,张院长对拨冗莅临、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专家表示由衷感谢;特别对廖民生校长在会议期间给予的悉心指导与支持表示感谢。
【张院长总结】
通过此次专家论证会,经济与管理学院各专业将认真梳理、充分吸纳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组织专业团队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再次修订与完善,确保方案更具科学性、前瞻性与可操作性。学院将按照专家意见,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图文来源:经济与管理学院 武 阳 责任编辑:李岭 马心仪
审核:张雪鹏 终审:李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