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学校迎评工作部署,根据学校质量保障中心【2025】4号文件《关于开展2025年春季学期“课堂教学人人过关”磨课活动的通知》要求, 3月19日至 5 月 14 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进行 8 轮磨课专题活动,涵盖学院本学期授课的专兼职教师共计32人,涉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四史教育》《形势与政策》等多门思政课程。
本次磨课活动紧扣课程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各课程教研室主任严格把关,依据课程大纲和教学日历,仔细审阅教师磨课内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 “共同富裕” 小节教学中,教师结合乡村振兴案例设计互动环节,如组织学生讨论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对实现共同富裕的影响,改变传统纯理论灌输模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理解深度。《四史教育》课程组强调融入本土红色资源,以西北民大革命旧址的历史故事为切入点,让学生讲述家乡的红色历史,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代入感,使历史知识更加鲜活生动。
教学质量保障中心邸岚主任高度重视此次活动,亲临现场指导。她强调思政课程 “以学生为中心” 的理念,突出课程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时代性。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等时效性强的课程,指导教师及时将最新政策理论融入教学案例,像在讲解新发展理念时,引入当地新兴产业发展实例,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增强课堂 “挑战度”。同时,邸岚主任对评委构成、评价标准等关键环节严格把关,保障磨课的专业性和规范性。磨课工作坊组建了不少于 5 人的校院两级教学督导评审团队,通过 “3 分钟教学设计概述 + 20 分钟教学展示 + 现场点评交流” 模式,为教师提供全面且针对性强的改进建议。
教师根据评委建议积极制定个性化改进方案,从教学案例更新、板书设计优化、互动环节增设等方面着手调整。如部分教师更新教学案例,引入社会热点事件进行分析,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现实;优化板书设计,以结构化的方式呈现知识脉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增设互动环节,开展课堂辩论、小组汇报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通过此次磨课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开展课程内容研讨活动,共同分析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明确各章节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求。制定详细的教学进度规划,确保教学任务按时完成的同时,让学生对知识有深入理解。鼓励教师持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定期组织教学方法分享会,邀请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分享经验。设立教学方法创新奖项,对积极运用新方法且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给予奖励,激发教师创新的积极性和持续性。开展专题培训,引导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要求教师在课堂互动环节采用多样化的提问方式,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全体学生在思政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
此次磨课活动实现了 “老带新”“强帮弱” 的教学共同体构建,促进了全体教师在教学目标精准化、内容结构化、方法多样化方面的进步。通过此次磨课,有效提升了思政课堂教学质量,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次磨课活动为新起点,持续深化课堂改革,不断完善教学过程,为学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和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图文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沈华 原潇菲 责任编辑:李岭 胡嘉烁
审核人:严建会 终审:李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