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学院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2025年5月8日下午,人文学院开展了本学期第6次教师“磨课”活动。本次活动聚焦实训课程,采取随堂听课方式进行,走进课堂现场,深入教学一线,现场听课、一线督教、磨课。
刘裕均老师的《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课堂
当日下午第5节课,磨课教师刘裕均在2-214教室展开了《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课程第十章“AI&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的教学。听课督导卫姚伊、相银歌、范菲菲三位老师走进课堂,全程观摩教学过程。课堂上,刘老师主要讲授了AI 在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的核心应用,介绍了知微传播分析、百度指数、巨量算数、微信指数、酷云 EYE Pro、八爪鱼采集器等多种实用软件工具,为学生开展智能化的舆情监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
在详细展示舆情监测与研判对AI工具的阶段性使用中,授课教师介绍了选题、数据收集与初步分析、数据可视化、报告写作与结构优化阶段不同AI的使用、数据真实性的验证等,并提醒学生要注意AI工具的使用界限,避免过度使用造成的信息泄露。在课堂练习环节,学员生积极参与,结合所学知识对真实舆情事件展开分析。
李雨桐老师的《网络直播运营》课堂
在当日第 7 节课,李雨桐老师在 2-208 教室进行《网络直播运营》课程的磨课教学。听课督导马兴、何江波、刘进三位教师认真记录教学环节与学生反应。李雨桐老师此次磨课聚焦网络直播运营实操,围绕即创数字人成片功能操作、直播间搭建的设备与软件、直播伴侣的使用以及绿幕的运用展开教学。
任课教师详细讲解了即创数字人成片功能的操作要点,从模型选择、文本输入到视频生成,每一步都演示得清晰明了。随后,她介绍了直播间搭建所需的设备,如摄像头、麦克风、灯光等,以及常用的软件工具,并讲解了直播伴侣在直播推流、画面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还分享了绿幕抠像在直播场景切换中的技巧。理论讲解后,李老师带领同学们完整走了一遍操作流程,从数字人成片制作到利用直播伴侣推流至直播间,她着重强调当天重点内容——数字人成片,深入分析其优势与应用场景。
课后,督导们针对两位老师的课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点评。其中,卫姚伊老师指出,刘老师的课程内容丰富、案例新颖,但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方面还可加强,比如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创新性的舆情监测思路。范菲菲老师强调,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模拟操作后能及时总结经验,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学院督导
对于李雨桐老师的课程,马兴老师肯定了其对行业动态的把握和案例教学的效果,同时建议优化教学节奏,合理分配讲解与讨论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讲透。刘进老师则建议,可以引入更多跨学科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对网络直播运营的综合理解能力。
两位授课青年教师表示,此次听课评课活动让她们收获颇丰,评委老师们的点评为其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整改、提升方向。她们将认真吸取评委们的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人文学院一直高度重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此次“磨课”活动是学院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质量年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训课程的随堂听课、督教和课后深度点评,为授课青年教师提供了交流学习和后期整改、提升的机会,促进青年教师取长补短,整体提升学院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满意度,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学院教育教学工作上台阶、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