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至20日,在微影星火产业学院支持下,人文学院教师董雅茜赴京参加由中国广告协会主办的"2025短剧创作与运营研修班"。此次研修通过沉浸式案例教学与行业头部专家对话,深度解析短剧产业全链路发展,为我校数字内容创作、影视制作等专业建设注入创新动能,推动培养兼具艺术审美与商业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研修课程构建六大模块知识体系,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祝燕南以生态化视角,从政策法规、内容生产到海外传播十大维度,系统解读短剧行业发展趋势。特别强调在行业井喷式发展背景下,应坚守"正能量+精品化"创作准则,建立短剧创作良性循环机制。
知名短剧导演王甫宁曾打造热门作品,以多部代表作切入,解密"强情节、快节奏、高密度"的创作密码。他围绕专业技能、知识储备、人生阅历等方面分享了导演思维和拍摄技巧,从而精准捕捉情绪张力的艺术敏感度、掌握竖屏叙事语法的技术能力,现场通过分镜头脚本拆解,展示了如何运用拍摄手法构建完整戏剧弧光。
芒果TV大芒计划负责人刘娜深度剖析平台运营策略时,分享"用户留存黄金七秒法则"和"付费节点埋设技巧",并组织学员开展商业化模拟实战。
中国传媒大学陆嘉宁副教授从剧作结构革新角度,提出"钩子前置+情绪堆叠"的编剧方法论,结合《闪婚老伴是豪门》等热播案例,解析如何通过“情节式模块排列组合”保持观众粘性。
资深短剧编剧耿子祺在横屏短剧创作领域提出了一套工业化创作理念,强调"前五集即爆点"的叙事策略。他认为短剧需在前五集集中呈现高密度戏剧冲突,以"强钩子+快节奏"迅速建立观众粘性:"前几集只聚焦主角核心目标,配角出场必须服务于主线推进,所有支线剧情和过场戏需极致压缩。"
值得关注的是创作型制片人闪闪带来的行业前沿洞察。这位操盘过多部爆款短剧的金牌制作人,从用户画像、情感触点、变现通路等维度重构创作逻辑。她以现象级短剧《东栏雪》《判官王妃不好惹》为例,演示如何通过大数据反哺创作,从内容驱动升级为市场驱动,实现单月分账破百万的商业案例,分享了短剧制作与商业变现底层逻辑。
"这次研修不仅更新了我们的知识图谱,更重要的是搭建了产教深度融合的桥梁。"董雅茜老师表示。此次培训是人文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教学与行业需求接轨的一个缩影。《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显示,短剧行业的高速发展已直接带动超64.7万个就业岗位,市场需求旺盛。通过本次培训,我校教师不仅提升了专业素养,也将致力行业前沿动态转化为教学资源,以行业赋能教学,教学反哺产业,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开辟新航道。
图文来源:人文学院 董雅茜 责任编辑:李岭 马心仪 审核:原朝阳 终审:李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