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内涵建设,探索新时代商科人才培养路径,进一步推进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评建工作,全面提升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在数字经济产业学院的支持下,西安工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与燕京理工学院国际商学院于3月5日以线上联动形式,联合举办课程改革专题交流会。两院领导班子成员、骨干教师代表全程参会,特邀西安工商学院特聘专家王军生教授出席,会议由燕京理工学院国际商学院廉国恩院长主持。此次会议通过经验互鉴与思想碰撞,既深化了校际协同育人共识,更为双方构建新商科课程体系锚定了方向。
西安工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课程改革专题交流会现场
燕京理工学院国际商学院课程改革专题交流会现场
会议伊始,廉国恩院长在致辞中系统阐述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深度重构教育生态的背景下,课程建设已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抓手。燕京理工学院国际商学院近年来以"技术赋能、交叉融合"为理念,构建了大数据分析、知识图谱构建等智能化教学场景,并介绍了学院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建设计划—计划用6年时间,分三个阶段,每位教师每两年建设好一门课程,以此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廉院长强调,期待通过本次交流激发创新思维,在课程建设提出新思路,共同推进商科教育范式变革。
燕京理工学院国际学院廉国恩院长致开场辞
在经验分享环节,两院教师代表聚焦课程建设实践展开深度对话。豆阿妮教授分享了省级一流课程《管理学》的建设经验。她表示,《管理学》是一门根基深厚、融合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团队在课程设计中以项目式教学为载体,通过市场调研、学创竞赛等形式,将课堂学习与课外第二课堂相结合,构建立体化的课程体系。此外,课程成绩的评定可以侧重于学生的平时表现,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燕京理工学院的赵卫锋副教授分享了校级一流课程《管理学》的建设经验,她指出该课程旨在培养有自信、有担当、有创新意识的职场新人。她强调,在AI智能课程建设上,教师需构建知识图谱,设计特色课程,从而推进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马艳芝副教授以省级一流课程《应用统计学》课程为例,深入剖析了课程思政元素与该课程的融合,阐述了如何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任娟梅讲师围绕产教融合课程《人力资源大数据实训》进行了分享,她提出,在传统教学与科技教学相融合的时代,教师应通过多维课程资源、高阶思维培养和双轮驱动教学模式的创新途径,建立起“学习共同体”,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谢燕晖副教授则围绕省级一流课程《微观经济学》的建设,分享了该课程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方面的探索与经验,她提出以“三融”拓展课堂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经济学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在真实的项目环境中锻炼能力。
两院教师代表聚焦课程建设实践展开深度对话
最后,院长作总结发言,她高度评价了双方教师在课程思政浸润、智能技术赋能、产教深度融合等领域的创新实践,希望双方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在未来三个维度加深合作:一是共建“新商科课程改革联合体”,推动课程标准互认与资源互通;二是打造“新商科虚拟教研室”,聚焦知识图谱、虚拟仿真等前沿技术的教学转化;三是完善“教师发展协同机制”,通过联合教研、互聘导师等形式培育高水平教学团队。希望双方继续秉持开放合作的精神,以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的视角,共同应对教育领域的新挑战,推动课程改革不断向前发展。
西安工商学院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张雪鹏院长总结性发言
本次课程改革交流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两院教师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更为双方未来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西安工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将以评建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探索课程改革的新路径,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贡献力量。
图文来源:经济与管理学院 审核:李景阳 编辑:王紫菲 程鑫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