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夯实“三全育人”工作内容和基础,经济与管理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科专业教育教学规律和师生群体特征,搭建“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班导师与辅导员、班导师与学生、辅导员与学生”四层良性互动的关系,通过围绕“三全育人”一条主线、实施“六大工程”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育人举措,强化教・学协同,密切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氛围,因地制宜式助力学生成长发展。
一、制度引领,全程育人:班导师工作规范与职责
为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目标,根据《班导师(学业导师)工作实施办法》明确了班导师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业指导、职业规划、考研考公准备、科技创新活动及班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职责。我院鼓励班导师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提供个性化指导,组织班级活动,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实践能力,并详细记录工作情况于《班导师(学业导师)工作日志》中,作为评估和改进工作的依据。
二、记录见证,评估促优:班导师工作日志管理
经济与管理学院为每位班导师配备了专门的工作记录本,要求严格记录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班级活动组织及学业指导等工作的详细情况。班导师们遵循规范,认真记录每一次的辅导过程和学生反馈,确保工作透明且有迹可循。这些记录不仅是班导师日常工作的见证,也是学院评估班导师表现的重要依据。通过定期检查工作手册,学院能够及时识别工作中的亮点与待改进之处,从而推广优秀经验或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保证育人工作的高效性和针对性。
三、全程陪伴,个性辅导:班导师支持学生全面发展
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班导师通过“教・学”协同育人理念,全方位支持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从入学起,班导师通过主题班会、讲座和谈心等方式陪伴学生。学业上,提供个性化指导,帮助制定学习计划并解决专业课程难题。个人成长方面,关注心理健康,鼓励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提升沟通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持续的引导,学生们在学业成绩、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上均取得显著进步,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榜样示范,激发潜能:优秀班导师评选活动
经济与管理学院“优秀班导师”评选活动在班导师育人方面起到了榜样作用,我院每月评选23级2名优秀班导师和24级2名班导师。通过评选出在教学和学生指导上表现卓越的班导师,树立了学术与教育兼备的教师典范,激发了教职工的积极性与创新精神。评选过程中展示了候选班导师的育人故事和工作成果,如课程设计、个性化辅导及就业指导等,使师生们更深入地了解班导师们的贡献,增强了学院的凝聚力。
五、学风建设,共同推进:班导师在学风建设中的角色
经济与管理学院班导师在学风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和强化沟通互动来促进“教・学”协同育人。班导师每月开展2至3次关于学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专业课程设置、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提供实习和就业信息以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的职业方向;同时,定期举行班级会议或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生活困惑,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支持。此外,在“五学”学风建设体系的框架下,班导师与辅导员协作推进思想教育,举办主题班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严格执行课堂考勤、学业预警和考试纪律等制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严格监督与管理,全面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六、经验共享,协同优化:班导师与辅导员研讨会
学院定期组织班导师和辅导员参加“教・学”协同育人研讨会,促进双方交流经验、探讨问题解决方案。会上,班导师和辅导员分享工作中的观察与见解,共同分析学生需求变化,探索教学资源和管理资源的最佳整合方式,以优化协同育人效果,支持学生的全面发展。
图文来源:经济与管理学院 审核:李景阳 编辑:王紫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