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路上·青春力量 志愿精神添薪续力——新生抗疫力量在行动
发布于: 2022-01-10 18:46 编辑:

当前,全校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阶段。通识教育学院有这样一群最美志愿者,他们虽然是大一新生,是校园中年龄最小的孩子,但她们积极响应号召,以勇于担当作为工作态度,以昼夜奋战在一线的抗疫战士为榜样,积极投身校园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身体力行地为校园防控作出贡献,体现了新时代新青年的爱国与担当,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平凡抗疫志愿者的担当与责任,用热爱展现着汉文学子的家国情怀!

志愿者——陈涵英同学


陈涵英,通识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B210406班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实践部干事,通识教育学院团总支宣传部干事,在班级中担任学习委员。在这个特殊时期,作为一名大一新生,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陈涵英同学紧跟党团的脚步,积极参与到了疫情防控工作中。她肩负责任和使命,坚守奋战在校园抗疫一线。



陈涵英同学说:“在多轮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工作中,我看到了志愿者们的辛苦付出,我很荣幸能加入志愿者行列。我们冲在抗击疫情的前线,如同一个个士兵一起进行着这场战斗。在这次的活动中,寒风中一个个身披红色马甲的身影,如同一簇簇红色的火焰,温暖这个寒冷的冬天。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疫情终会过去。西安加油!西工商加油!”


志愿者——权凯悦同学


权凯悦,通识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B210407班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部干事。权凯悦同学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担负起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一名西工商学子,在战役关键时期,权凯悦同学选择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参与到这场战役之中。



权凯悦同学说:“十八年前被保护的那批00后,如今也可以来保护别人了。2003年,“非典”时,我还在襁褓中。而今,我已经18岁,00后也可以学着前辈们的样子,保护城市,保护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也是一名陕西人,我也想为我们城市做点事情。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帮忙别人的同时,自己真的能够感受到一份美好,虽然很辛苦,可是得到的快乐,却是什么都换不来的。只愿西安,常安!”



志愿者——王瑞琳同学


王瑞琳,通识教育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B210408班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部干事,参与多轮核酸检测志愿服务活动。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工作中服从上级安排,不畏严寒,坚守职责,在同为志愿者的学长学姐引导下尽心尽力为同学们做好疏导工作。




王瑞琳同学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微小的事需要有人去努力,志愿服务活动看似简单而平凡,却充满力量。以后若是还有此类活动,我仍然会毫不犹豫的积极报名参加,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踏实工作,吸取经验。少年有梦正当时,愿春暖花开,疫情散去,长安常安。”



志愿者——张逍遥同学


张逍遥,通识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B210402班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部干事。在多次校园防疫志愿服务活动中,张逍遥同学虽然多次身在不同的服务点位,但是她时刻保持着一颗奉献的心。她的每一句“自觉排队,保持距离”、每一句“请佩戴好口罩,提前出示二维码”,都是在将爱与责任传播。




张逍遥同学说:于我而言,只有做更多的志愿服务,才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才能让自己收获更多的快乐与爱,才能在平静的生活中体会更加充实的人生,成就自我。在志愿者这个大家庭里,我们同微笑、同服务、团结协作,我们将会用我们共同的力量传播爱。同时,我真诚的邀请大家一起加入到志愿者这个大家庭里”!

穿上马甲,他们是奉献自我,回报社会的志愿者;脱下马甲,他们是普普通通,静等疫散的平凡人。2021级的志愿者们紧紧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立志传承以“互相帮助、助人自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志愿精神,以实际行动彰显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增强了我们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心和坚定信念,让这个寒冷的冬天看到了春日的曙光。




文图来源:通识教育学院 审核:李景阳 编辑:屈晓宇

微信分享 微博分享 更多分享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5/16 18:3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