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软件工程教研室荣获2021年度北方国际大学联盟优秀教研室的荣誉称号,软件工程教研室成立于2004年,严格按照学校办学定位,致力于培养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连续6次获得师德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2020年度、2021年度连续2年获得学校突出贡献的荣誉称号,2017年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培育项目,2019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研室目前有教师15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14人。职称结构合理,副教授11人,讲师2人,助教2人。教研室紧紧围绕软件工程一流专业建设开展工作,在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实践条件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专业注重政校企社协同育人,结合国家科技产业战略,依托区域信息产业,产教深度融合,确定了“大数据处理+机器学习”的特色培养方向。面向IT产业全生态链,培养学生具备为企业提供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的能力。2010年加入Google Android学术合作计划,2011年Google授予我校“Android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并在2013年与Google合作共建校企实用课程,2015年获得Google奖教金。本专业将双创训练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以赛促学,近三年在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以上奖励60余项。
软件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始终坚持“保证基础、注重实践、强化能力、提升素质、尊重个性、突出特色”的育人原则,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国际视野、创意设计、商业策划能力”,熟练使用国际最新软件开发工具和技术,熟悉软件项目开发过程和软件项目管理方法、遵循软件工程规范和标准,熟悉大数据软件或移动应用开发流程,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软件开发能力,能从事大数据或移动应用领域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和系统维护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以学生为中心,聚焦软件开发工程师能力结构与岗位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大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力度,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为达成人才培养目标,以企业级软件项目驱动分阶段组织教学,实施过程中加强教学质量监控、评估反馈、持续改进等;结合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知识、能力、素质”全方位、多目标、全过程培养要求,科学规划课程体系。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2016年3月总结形成了软件工程专业“1-2-3-5”人才培养模式:从职业和岗位出发(软件开发工程师),构建校企二元育人环境(学校和合作企业),三学期循环运行(两个长学期以项目驱动开展理论教学和校内实践教学;一个短学期集中进行企业级项目实践、实习实训)。五模块教学结构(包括通识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专业拓展模块、个性发展模块、职业认证模块)。“1-2-3-5”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内外得到了推广应用,人才培养效果明显。该成果已于2021年11月被评为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教研室老师多年来在认真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教学与科研,近三年来,教研室教师共主持了22项教研及科研项目,其中10项已经顺利完成结题验收。在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方面,软件工程专业已经成功获批了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同时建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省级一流课程一门,及校级一流课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以及4门精品在线课程,2021年4门课程在智慧树平台上线。
荣誉的获得是对教研室过去努力成果的肯定,同时也对后续工作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强学习,在教研室内部建设及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及科研水平,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图文来源:信息与工程学院软件工程教研室 王瑶 审核:李景阳 编辑:屈晓宇 张俊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