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期间,我们深感日常受到冲击,个人面对病毒、灾害是何等无力,前两次的图书推荐,我们讲到了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疫情之下调整心理状态,希望能从了解病毒、学习方法方面来缓解大家的压力。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文学大家们是如何记录或者描绘病毒流行期的,希望能扩充你的书单,思考当我们身处极端境况中时,我们能够做什么,什么是最重要的,以及书籍能够传递给我们什么样的思考与力量。
《鼠疫》[法]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I565.45/10
本书以编年体结构讲述了以里厄医生为代表的奥兰市居民,面对突如其来的瘟疫和死亡的威胁,同仇敌忾、勇敢反抗的故事。书中以丰富的细节,生动展现了小城中鲜活的日常生活,也清晰刻画了鼠疫爆发之时普通人的挣扎与抗争,展现出困境中的人们奋力拼搏的态度和他们对真理、正义的追求,以及最质朴的道义精神,守望相助。
《面纱》 [英]W.萨默塞特·毛姆I561.45/415
容貌娇美而又爱慕虚荣的英国女子凯蒂,为了避免自己变成一位老姑娘,接受了生性孤僻的医生瓦尔特·费恩的求婚。她离开了上世纪20年代伦敦浮华而空虚的社交圈,随瓦尔特远赴神秘的东方殖民地——香港。随着对婚姻感到不满和无趣,凯蒂开始悄悄与令她芳心摇动的香港助理布政司查理·唐生偷情。
面对不忠的妻子,瓦尔特决定举家前往霍乱横行的中国内地行医。在遥远美丽的异乡,他们每天与死亡和绝望擦身而过,经历了从未体验过的情感波澜……而在爱情、背叛与死亡的漩涡中挣扎的凯蒂,亲历了幻想破灭与生死离别之后,终也将生活的面纱从她的眼前渐渐揭去,从此踏上了不悔的精神成长之路。
《霍乱时期的爱情》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I775.45/12-2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意外死亡的乌尔比诺医生的葬礼上,他的妻子无比悲伤,却迎来了一位出乎意料的客人:她曾经的恋人弗洛伦蒂诺出现并告诉她,半个多世纪后,他还在等她。彼时的哥伦比亚,战争、霍乱正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作者讲述的不仅仅是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还是哥伦比亚的历史,以及社会巨变中,人们的无力与孤独。
《十日谈》(乔瓦尼·薄伽丘)I546.43/8
《十日谈》(1348—1353)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作品开头有个序曲,叙述了在佛罗伦萨瘟疫流行的背景下,十名青年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时所发生的事情。十个青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十天共讲了一百个故事,故名《十日谈》。每篇故事长短不一,内容包罗万象,歌颂了现世生活,赞美爱情是才智的高尚的源泉,歌颂自由爱情的可贵,肯定人们的聪明才智。作品也揭露封建帝王的残暴,基督教会的罪恶,教士修女的虚伪等等。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失明症漫记》(若泽·萨拉马戈)I552.45/1
西方国家某城市部分居民突患“失明症”,且这种症状如同病毒一般呈火速蔓延之势。政府在惊恐中将失明得男男女女关进了废弃的“疯人院”,以期在隔离中令患者自行“消失”。失明者在恐慌与无助中度日如年,苦不堪言。一伙盲人强盗入院后以武力垄断了食物的分配权,更惨无人道的将妇女作为筹码。随着疫情进一步蔓延,精神病院墙内墙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有的社会格局完全被打破,生存成为了所有幸存者的唯一目的,人性深处的黑暗被激发,一切都如此疯狂,人性中的善与恶在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唯一看的见的人,目睹着这发生的一切,也尽力阻止着恶的发生,更是在大灾难中认清了“理性的盲目”与“能看但又看不见的盲人”,她好像那人性中的一点光亮,提醒我们,不要做看得见的盲人。
图文来源:图文信息中心 审核:李景阳 编辑:屈晓宇 王亦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