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思政课程改革创新,落实“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举措,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9月21日19:30,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思政课建设专题理论研讨会顺利于线上召开。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专兼职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共聚云端参加理论研讨会。理论研讨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教师徐道良主持。
本次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思政课建设专题研讨发言的共有三位老师,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教师张婉宏老师、王宇老师、李珊娜老师。

张婉宏老师以《高校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实施路径》为题进行理论研学分享。主要从“大思政课”回应立德树人的时代吁求、“大思政课”引领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两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张老师从三个方面说明“大思政课”是如何回应立德树人的时代吁求的:“大思政课”明确了培育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大思政课”拓展了新时代思政课的教学场域;“大思政课”创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育人方法。提出了“大思政课”实现了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理念更新,激发了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实践动力,从而引领了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

王宇老师分享的题目是《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概念内涵、现实挑战与实施路径》。王老师首先提出高校“大思政课”的概念内涵,即教学内容的丰富化、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主体的多元化。分析了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现实挑战,包括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教材、教学形式单一、部分思政课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升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要坚持“内容为王”理念,要坚持“多元化”教学方式、要打造高校“大思政课”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严建会进行总结发言。严院长说“大思政课”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要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三位老师今天的理论分享准备的十分认真,内容丰富,学理清晰,虽然是年轻教师,但进步很大,也是对学院“三个一工程”的很好见证,通过长期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教师队伍,一定会成为一只人人都是讲课能手、科研高手、文章写手的高素质队伍。
图文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审核:李景阳 编辑:王紫菲 曹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