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7日下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通识教育学院于1-301举行第四次教师工作坊“教学法”研讨会议。会议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通识教育学院教学副院长张飏主持,会议诚邀院级督导张帼、中文系主任许晶晶、网络新闻传播系主任宋莹、数理教研室主任任树鑫、英语第一教研室主任李敏芳、英语第二教研室主任何晨以及文新、通识学院全体新教师共同参会。
首先,院级督导张帼老师解释教学反馈的定义:教学反馈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够客观准确反映学生学习情况,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参考依据。介绍教学反馈包含的内容有:教书育人,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四个方面。特别强调教书育人中的教学态度:教师应备课态度认真,提前到教室上课;教学内容中的教学设计,教案书写应注意设计过程,不能照抄教材目录;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设置合理的教学活动,调动课堂气氛,不能出现一言堂;教学管理中,及时关注后排学生,多留意后排学生的学习活动。
许晶晶老师分享四个方面的教学反馈:第一,成绩评定中课堂表现注重师生的课堂互动,学生上课神情,作业成绩注重学生的思考和手写;第二,教学相长,以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学习的反馈;第三,活用实例,举例贴近生活,学生对理论知识更容易理解;第四,引起共情,理论性强的知识更应该与日常生活贴近,引起学生共情。
新闻传播系主任宋莹老师分享了她教授《传播学原理》这门课的教学反馈,她表示《传播学原理》作为学生们的第一门专业课,是为整体理论知识打基础的,同时也是考研必考的专业课,既拥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又存在理论知识较为枯燥的现状,所以宋莹老师在设计这门课时,更多考虑的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能够在第一门专业课就打好基础并喜欢上本专业的课程。宋莹老师具体的措施有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上课注意事项、考核方式、教学内容中不断融入年轻人喜欢的并且当下最流行的元素以激发上课的互动,比如花式考勤方式、自我介绍使用MBIT性格分析、在教学中使用当下热点话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