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落实2021年省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和2022年陕西省“大思政课”建设试点项目《思政实践筑育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高陵地域历史文化特色,通过“馆校共建、校地共建、校企共建、校校共建”四大途径,建设了丰富多样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了开发和用好实践教学基地,按照“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原则,2023年12月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李丹老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徐道良老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王宇老师带领B230101-102班全体学生,在校外实践基地——高陵博物馆开展《思政课实践Ⅰ》课程现场教学,通过故事化表达、场景化呈现,打造特色“纪念馆里的思政课”,探索馆校、地校合作育人新模式。
高陵博物馆位于西安市高陵区昭慧广场南端仿古建筑群内,东距西禹高速高陵出口1公里,是高陵区唯一一座综合性博物馆。总占地面积约9000平方米,展陈面积约1400平方米,陈列文物400余件,馆舍呈现轴线对称结构,为仿唐园林化设计,形成了一亭一院、两廊两区、两馆六厅的建筑布局。博物馆以专题展的方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示了新石器时代以来高陵人生产生活的历史文化遗存及资料。
首先,王宇老师现场向同学们详细解说了本次课程的实践要求、实践目的和内容,使学生们通过了解高陵博物馆中丰富的红色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文化资源,厘清历史主动精神的科学内涵,激活并获取历史主动精神的支撑力、行动力、创造力,在实践中认识国情社情、锤炼意志、练就本领。
接着在博物馆讲解员李娟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历史文化展厅、中共高陵历史纪念馆、经济社会发展展厅、石刻长廊和临展厅,了解了高陵博物馆的历史沉淀和文化风貌。讲解员生动形象地介绍了珍贵文物的“前世今生”,以及高陵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过程。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记录下讲解员的讲解内容。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按照分组,围绕“新时代大学生如何让青春在高陵实践中绽放”为主题展开了积极而热烈的讨论,同学们分别从对历史文物的深入理解,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及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同学们的分享充满了热情和激情,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采。
最后,王宇老师总结到,高陵博物馆承载了高陵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了解博大历史文化成就与光荣的同时,也要增强一份文化自信,努力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大学生,将爱党爱国的深厚情感践行于生活和学习中,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让青春之花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次现场教学课程为契机,在“大思政课”理念拓展的平台下,结合本校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办学特色,把课堂从室内延伸至室外,把“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进一步探索馆校合作育人新模式,依托高陵区丰富的历史革命文物、红色资源,深入探索历史革命文物资源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新方式,引导广大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红色传人,落实高校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
图文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审核:李景阳 编辑:王紫菲 马心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