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助力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加强“大思政课”建设,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承办的第一届“明理杯”大学生辩论赛,于2023年12月13日在教2-213举行。此次“明理杯”大学生辩论赛旨在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内容和精髓,提高大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思辨意识。

出席本次活动的评委嘉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严建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珊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徐道良、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马星、实践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李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逯爽。
在主持人李婧颖介绍了本场比赛流程以及评分细则之后,由初赛评选出的十六位选手,分为两组进行辩论,辩题为“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口舌争锋始信人间正道,两组共十六位选手为我们呈上思辨盛宴。
通过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团队奖和最佳辩手奖。团体一等奖:第二组正方一辩邓晓钰、二辩温晁、三辩王凯祥、四辩陈柯;第二组反方一辩梁嘉阳,二辩付恒,三辩王伯晨 ,四辩李欣雨。团体二等奖:第一组反方一辩余瑞韬、二辩孙怡、三辩张广康、四辩叶柳。团体三等奖:第一组正方一辩李思悦、二辩弋雯哲、三辩徐乔、四辩何杰。最佳辩手奖:第一组正方一辩李思悦、第一组反方四辩叶柳、第二组正方一辩邓晓钰、第二组反方一辩梁嘉阳。


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严建会总结会发言。他分享了三点感受。首先,这一道风景处处充满着奋进的活力。选手们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敏锐的思辨能力,让我们理清了观念上的分歧,回味了自己教师的责任,更新了理念的血液。其次,这一种绽放处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这场辩论赛已落下帷幕,但辩手的优异表现还在我们胸臆中回旋。双方辩手可以说是博观巧取提升智慧,唇枪舌战捍卫观点。我们的团队和辩手在比赛中基本把握了这“五度”:一是在立意上有厚度。不少团队准确把握辩题的内涵和外延,对所持立场能多层次、多角度的进行理解,在立意上有厚度。二是在论证上有广度。不少团队对论点的论述在广度上展开了,在深度上推进了,从古到今,从百度搜索到各类工具书,从教育生活到社会现象,从个别到大众,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调研,双方辩手旁征博引,论据确凿,整个论证过程条理清晰,给人以层层递进的美感。三是在攻辩上有韧度。有的团队在辩驳提问上能抓住对方的要害,问题简单明了。回答直面提问,有理有据,能针对辩题正面交锋。四是在辩技上有亮度。辩手们在辩论过程中,讲究技巧,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烁。五是在合作上有风度。双方辩手辩风正派,举止大方,语言规范,应答灵敏,妙语连珠,谈吐得体,充分体现了开放的思维,丰富的知识面和据理力争的拼搏精神,体现了良好的文化修养及风度。在这一场场的唇枪舌战中,我们不仅仅观赏到了知识与口才的较量,更是欣赏到了处处闪烁的智慧火花。再次,这一朵奇葩必定闪耀夺目的色泽。在这次辩论中,尽管还存在一些理论与技巧的不足,但是我们看到了大家的积极参与,看到了大家绽放的自信。
“无限风光在险峰”!本场辩论赛与其说在欣赏辩论赛,不如说在品尝着一道道文化与思想的智慧大餐;与其说在欣赏辩论赛,不如说在聆听着一曲妙不可言的教育乐章。同学们在聆听中、在思考中,撷取着选手们在碰撞中生成的智慧,汲取着选手们交锋中所折射的光华。
至此,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的第一届“明理杯”大学生辩论赛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中完美落幕。
图文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审核:李景阳 编辑:王紫菲 曹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