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数智技术在各领域广泛应用,深刻重塑着文化产业的格局。在教育领域,尤其是人文社科方向,如何紧跟时代步伐,培育具备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探讨和分享教育创新理念和实践经验,对于推动文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学院部分教师参与本次会议】
2024年12月15日—16日,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在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举办“数启人文新境 智创文科华章——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数智时代新文科建设报告会”,会议汇聚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共同探讨文科教育的创新理念和实践经验,致力于探索和创新教育模式,促进学科交叉深度融合,推动无边界联合育人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论坛邀请了武汉大学文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语委咨询委员赵世举教授,南阳理工学院原院长、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原院长、硕士生导师姚锡远教授带来了两场精彩的讲座。在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的大力支持下,西安工商学院人文学院教师在线上线下同时参会,分享思想的盛宴。
【武汉大学文学院原院长赵世举教授】
赵世举教授以《“人机会话”浪潮下的社会变革与人才培养新维度》为题,深刻剖析了“人机会话”这一新兴现象对社会的深远影响,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与带来的颠覆性变革。他指出,“人机会话”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新常态,不仅拓展了语言的功能和价值,还改变了人类使用语言的方式和语言生活,更实现了“跨物种”交流和联结,打通了人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他表示,智能机器经由“社会化”,深度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由此也改变了人机关系,万物智联的数智化社会应运而生。他强调,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需着眼于创新能力、跨学科整合能力、技术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以适应大语言模型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深刻变革。这一技术不仅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领域,更将直接关乎国家在新一轮深刻变革中的生存与发展能力、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同时也将深刻影响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与每个人的生存状态。
【南阳理工学院原校长姚锡远教授发表讲话】
南阳理工学院原校长姚锡远教授以《数智时代应用型大学的战略抉择与路径探索》为题,从战略高度出发,详细分析了应用型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独特地位与基本属性,为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努力方向和建设模式。他强调,在数智化浪潮汹涌的今天,文化产业学院作为新文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抓手,高校需严格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新质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同时他提出应用型高校在数智时代背景下的发展路径,包括加强智能化、数字化与专业的融合,推动传统学科的转型升级,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战略选择和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
【参会老师进行讨论学习】
通过此次线上学习活动,不仅加深了人文学院教师对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的理解,也为推动文化产业融合与传统文化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教师们表示,将把会议中的所学所思充分应用于教学与实践,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助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产业发展。
图文来源: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人文学院 审核:李景阳 编辑:王紫菲 冯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