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实践】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学生赴高陵区博物馆开展“纪念馆里的思政课
发布于: 2024-12-08 16:38 编辑:

  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依托高陵地域历史文化特色,通过“馆校共建、校地共建、校企共建、校校共建”四大途径,建设了丰富多样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2月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严建会、四史及实践教研室主任李丹、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韩振兴及马克思主义学院“薪火研习社”成员带领B240301-B240303班全体学生,在我校共建的实践基地高陵博物馆开展《思政课实践Ⅰ》课程现场教学,通过故事化表达、场景化呈现,打造特色“纪念馆里的思政课”,探索馆校、地校合作育人新模式。

  活动开场前,严建会院长阐释了本次课程的实践要求、目的与内容,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此次高陵博物馆之行并非普通的参观游览,而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思政实践学习。同学们将借此机会深入了解高陵博物馆丰富的红色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及历史文化资源,在探索中厘清历史主动精神的内涵,汲取其支撑力、行动力与创造力,于实践里认知国情社情,锤炼自身意志与本领,为成为有担当、有思想的新时代青年奠定坚实基础。

  高陵博物馆坐落于西安市高陵区昭慧广场南端仿古建筑群内,东距西禹高速高陵出口仅 1 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其总占地面积约 9000 平方米,展陈面积约 1400 平方米,馆舍呈现出独特的轴线对称结构,为仿唐园林化设计,形成了一亭一院、两廊两区、两馆六厅的精巧建筑布局。馆内陈列着 400 余件文物,这些文物犹如历史的无声讲述者,静静展现着新石器时代以来高陵人生产生活的历史文化风貌,是一座集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于一身的综合性文化宝库。

  在博物馆内,一场知识与文化的盛宴徐徐展开。同学们在讲解员翟洋老师的引导下,穿梭于历史文化展厅、中共高陵历史纪念馆、经济社会发展展厅、石刻长廊和临展厅,仿佛步入历史长河,聆听着文物背后的故事。珍贵文物的“前世今生”被生动诠释,同学们全神贯注,不时记录下点滴感悟,沉浸于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思考之中。

  随后,马克思主义学院“薪火研习社”成员宋佩怡为大家讲解了高陵区党史纪念馆的历史沿革,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发展进程如同一幅壮丽画卷在眼前铺展,先辈们在信念的引导下以无所畏惧的勇气挽救中国的革命史,使同学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参观完毕,一场紧张而又充满激情的知识竞答活动掀起热潮。同学们热情高涨,踊跃答题,现场气氛热烈非凡。这不仅是对红色精神知识储备的考验,更是同学们深入学习党史文化后的积极反馈,彰显出当代大学生对思政学习的热情与活力。

  最后,严院长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他指出,高陵博物馆凝聚着高陵的历史精髓与文化厚重,同学们在此行中感受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成就,更应从中汲取力量,增强文化自信,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才俊。将爱党爱国的热忱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绽放出最为绚烂的光彩。

  此次高陵博物馆之行,是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马克思主义学院也将以此为新起点,持续挖掘馆校合作潜力,创新思政教育形式,为培育新时代青年筑牢思想根基,让思政教育在“行走”中焕发新活力、展现新魅力。

图文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审核:李景阳 编辑:王紫菲 郝深静

微信分享 微博分享 更多分享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30 16: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