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将11月20日我校举办的“文化融通·美美与共——‘一带一路’语境下中国文化的继承、发展和传播”论坛中的理论探讨转化为实际行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11月21日,人文学院师生一行前往宝鸡市横渠书院等地参观学习。
在张载祠内,师生们参观了“张载生平事迹展”、“张载思想文化展”、“关学文化传承展”、“张氏家风家训展”。这些展览展示了张载的生平和思想、关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师生们对这一重要文化成就的脉络和内涵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书院的氛围体验,则使师生们感受到刘泉博士在其研究中所提出的书院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远影响。师生们不仅对古代书院的教学方式和学术氛围有了直观的认识,还深刻体会到书院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价值。刘泉博士强调,书院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品德、塑造人格的重要平台。这种独特的教育模式,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新时代的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
随后,师生们前往眉县六艺坊,参观了包括序厅、书馆、数馆、非遗陈列馆、礼馆、乐馆、射馆和御馆在内的多个场馆。这不仅是一次参观活动,更是一场深刻的文化体验与学习之旅。六艺坊的每个场馆都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故事。通过图文并茂的介绍、珍贵的实物展示以及生动的影像资料,师生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体验到了“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古代教育的基本技能与知识体系的博大精深。
此次参观不仅让师生们对“六艺”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发展脉络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独特魅力与价值。通过将传统的文化知识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六艺坊成功地搭建了一个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使古老的文化遗产得以活化,成为促进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古代书籍制作工艺与书法艺术,不仅强调了文字作为文化传承载体的重要性,也激发了学生们对于书写艺术的兴趣与热爱;古代射箭与驾车技艺的教学,让学生们体验到古代体育精神的核心价值——不仅是技巧上的追求,更是对个人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而在乐馆中,通过体验古琴、编钟等传统乐器的演奏,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古代音乐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美学价值。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还能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促进了他们对于如何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继承与发展这些宝贵文化遗产的思考。这说明了,通过创新性的文化传播手段,可以有效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文化繁荣的重要力量。
“文化融通·美美与共——‘一带一路’语境下中国文化的继承、发展和传播”学术论坛及后续的研学实践活动,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也是我校在文化教育与传承创新领域所展现出的努力与贡献。未来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开放包容的态度,探索更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形式,以促进更深层次的文化互鉴与融合,并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培养更多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图文来源:人文学院 审核:李景阳 编辑:王紫菲 郝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