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培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我校教师参加陕西省2024年度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培项目
发布于: 2024-10-21 17:55 编辑:

  2024年10月14日—23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史教育教研室主任、兼实践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李丹老师,参加了在延安举行的由延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承办的陕西省2024年度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培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

  此次培训班采取课堂理论专题和体验教学及革命旧址现场和情景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在延安大学杨家岭校区和延安市革命场馆进行,全省各高职院校及民办高校思政课专业教师共50余名教师参加了此次国培学习。

  理论专题和体验教学中,延安大学教授石梅、杨亮才、郝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夏永林、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蒲传新等专家则分别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时代价值”“思政课教师如何提升教学基本功的思考”“延安十三年的关辉历程、业绩及启示”“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的思考与探索”“教案制定的方法,教学案例开发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延安时期的职业教育模式和实践经验”“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启示”“基于对分课堂教学改革及案例展示”“PBL学习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常见问题应对策略”为主题,从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延安十三年的关辉历程研究、教学案例开发设计等角度进行了授课,尤其延安大学博士研究生张金星老师,以领唱、学唱和理论讲解相结合的形式,生动地讲解了《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军民大生产》、《南泥湾》等革命歌曲的创作历史过程以及背后的动人故事,带领并指导学员集体学唱和合唱了《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革命歌曲。延安大学张应龙教授以师生互动的方法与技巧“安塞腰鼓”为题,带领全体学员进行了一场生动的陕北文化体验教学,学员们纷纷表示,这种将音乐艺术、陕北文化与思政课有机融合的沉浸式教学方式,形式新颖,效果显著,深受教育。最后结合本次培训内容围绕“课程设计、教学经验”进行了分组交流讨论,大家在思想的碰撞中彼此学习、彼此加深了解。

  在现场、情景教学中,培训班学员先后参观了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红街、南泥湾、梁家河等革命旧址。参观的同时,延安大学教授常改香、副教授王群燕,分别以“为人民服务,延安窑洞里有马列主义”“弘扬南泥湾精神,走好新时代赶考路”“深悟梁家河大学问,增强党性修养”等为主题,在革命旧址为学员进行了现场授课。并且组织培训班学员观看了延安红街大型红色沉浸式演出《再回延安》,该剧以一幕幕真实且激荡人心的场景,将观众带回到艰苦卓绝的长征岁月,传递了伟大长征精神,深化了红色传承,为所有观众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通过紧张而活泼的实地参观与现场教学,让学员们置身其中感受思政课的鲜活魅力和温度,深化他们对延安精神及革命文物的理解,坚定了理想信念。

  通过此次国培,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从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力,教学改革与课堂案例、课堂质量评价,教学案例开发设计、课堂教学示范课等方面都收获颇多,对在今后的思政教学中,稳扎稳打练实、练好教学基本功,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参加培训教师返校后将通过教研活动积极分享交流学习心得,希望通过将延安精神和革命文物记录的故事、承载的精神融入思政教育,把本次培训的学习成果转化为切实提高我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把思政课打造成为有温度、有厚度、有高度,深受学生喜爱且能使之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充分发挥思政课、思政教师的主阵地与主渠道作用,打造更多思政“好课”“金课”,推动我校思政课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图文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审核:李景阳 编辑:王紫菲 李可欣

微信分享 微博分享 更多分享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5/25 18: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