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学院自2021年申报获批陕西省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思政实践筑育新时代青年》以来,在党委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探索和创新研究工作,注重融入特色文化、加强校地合作、创新实践育人模式、拓宽课程体系、引入数字化技术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依托课程申请了大量教学、科研项目、发表了相关论文,开展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育人活动、在校内形成了效果良好的示范效应、在校外产生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的社会价值。鉴于此,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于2024年7月1日来我校分别对校党委书记、督导专员田伏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严建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李丹、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马星进行了相关课程建设推进的采访报道。

田伏虎书记接受采访时表示,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大思政课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中心任务的关键所在。近年来,西安工商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大思政课建设,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院系,把马克思主义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把思政课程作为重点课程。以思政课实践教学为突破口,狠抓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工作,探索出一条思政实践育人的独特路径,为强化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落实立德树人中心任务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参观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文化墙建设并对严建会院长进行了采访,严院长指出:西安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自成立以来,严格按照学校党委要求,自觉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始终把加强大思政课建设摆在马院最重要的议事日程,把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关键环节常抓不懈。经过努力,《思政实践筑育新时代青年》被确定为省级实践教学一流课程。我们通过实施“三个一”理论素养提升工程、建立红色文化育人平台、完善实践教学育人机制,探索出一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为全省思政课实践教学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随后,记者参与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教学基地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博物馆和陕西省“美丽乡村、文明家园”高陵区张卜街道庙西村的思政课实践授课过程,李丹老师和马星老师通过故事化表达、场景化呈现,打造的“场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特色化移动思政实践课堂,用情境式实践教学有效增强了学生的体验感。

李丹老师指出经过4年的省级一流实践课程探索与研究,在“大思政课”的理念下拓展平台,结合本校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办学特色,在原有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因材制宜”,把“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以社会生活为“课堂”,以火热实践为“素材”,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以时代要求为导向,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和期待。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岳苗苗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红色革命熔炉——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的实践课程感悟良多,通过在历史与现实的融合中,学生们与革命先辈跨越时空“对话”,感受历史的温度、接受精神洗礼。作为青年大学生,更应该学习先辈们这种不畏艰苦,勇攀高峰的革命精神,不断的激励将个体小我融入国家大我建设的历史潮流中,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星老师表示思政实践是把课堂从室内延伸至室外,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与知识引向生活,通过实地的思政实践活动,使得书面的理论和语言具象化,能够富有层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是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变、再由教学体系到学生信仰力量的转变,进而引导学生在复兴强国道路上树立“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切实提升思政育人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余磊

会计学专业学生张钰
学生们纷纷表示思政实践有效连接了理论与实际,通过参观村史馆见证了庙西村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氛围的营造,还是村民的生活水平、精神面貌的改善,都展现了国家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一代,应该主动承担起乡村振兴的重任,用自己的力量去号召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其中,共同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近四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利用地域文化资源等多样化的校外实践基地,每学期分批次覆盖近8000余学生开展现场实景实践教学,通过跨学科的理论和教学研究,不断探究塑造灵魂、塑造新人的实践教学模式,总结实践化的教学成果,推出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短视频、手抄报、PPT等多种研究成果,目前组织学生拍摄与课程相关的短视频一千多部,在西安工商学院官方微信视频号和青梨派上公开发布短视频30余部,总播放量达到了2.3万人次以上,学生们纷纷表示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思政课实践育人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今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坚持“育人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加强科学部署、统筹规划,积极组织学院教师总结凝练教学成果,进一步强化课程建设,充分发挥陕西省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我校实践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建设者而不懈奋斗!
图文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审核:李景阳 编辑:王紫菲 程鑫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