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讨】“三个一”工程|马克思主义学院“新质生产力”专题研讨会(第二期)
发布于: 2024-04-06 17:39 编辑:

  为了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提升全体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两位院长的带领下,积极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原创性新贡献——新质生产力进行学习研究,于2024年4月3日19:30,全体专兼职教师共同线上开展了“三个一”工程《新质生产力》专题研讨会的第二期,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李丹老师主持。

  此次分享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位专职教师带来理论分享,首先王宇老师带来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逻辑、动力机制与未来路径》为题的理论研学分享。王老师从理论逻辑、动力机制及其未来路径等方面深度解析了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价值维度。未来,需要构建双支柱举国体制促进技术创新,建立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完善组织创新,构建长效的制度创新机制,更好地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张婉宏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以《从技术经济学视角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为题的理论分享,张老师从立足技术经济学视角,从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属性、变革属性、效率属性和价值属性,科学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让我们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经济发展关系有了新认识,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也更深入理解了习近平经济思想。

  李珊娜老师带来以《深刻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三重维度》为题的理论分享,李老师从生产力的科技要素支撑、生态要素制约以及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适应性问题方面为我们解读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又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发展,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和当前社会生产力发展态势,为我们解读了深刻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意义,最后从坚持人才培养的战略导向、加快人才引育的重点突破和做好人才服务的精准对接三方面解读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关键在于人才,人才培育关键在于教育。

  最后,严建会院长对三位老师的分享给以了肯定,认为三位老师的理论学习扎实,选取的内容各有特色,可见学院的“三个一”工程的扎实推进为老师们的理论素养提升带来了切实的收获。

  严建会院长对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学习也分享了两点体会:

  一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为特性的新经济或者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中国有很多机会;其次如果技术突破了,中国有全世界最大市场的优势;再次如果它需要硬件,中国现在有全世界最好产业配套的优势;最后在传统经济上还有很多追赶的优势。

  二是我们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即通过建立新型生产关系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第一,塑造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第二,处理好科技创新中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第三,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机制就是实现创新与产业的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第四,实施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战略非常重要。最后构建一个有助于激励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质量制度就是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

图文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审核:李景阳 编辑:王紫菲 曹鑫鑫

微信分享 微博分享 更多分享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1/13 19: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