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信马列初心在,突出实践育栋梁|西安工商学院思政课省级实践教学一流课程建设纪实
发布于: 2024-03-18 18:13 编辑: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的必要组成、重要环节和有效延伸,是践行“大思政课”理念的重要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科学合理地设计、运用好实践教学,将有助于更好地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新时代以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或多或少还存在诸多问题。西安工商学院积极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和方法,从设计教学内容、拓展教学主体、创新教学方式、盘活教学资源等方面推进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

  推进课程改革,夯实教学基础

  2015年6月,学校面向全校开始试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重视理论联系实践,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实践全过程,整合校内外资源,强化实践育人功能,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三年课程建设,围绕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2018年9月,实行具有特色和成效教学方法改革,形成教师积极启发引导与学生自觉求知践履、提高思想认识与养成行为习惯、课堂教学与课外社会实践三统一。经过三年课程改革,2021年2月构建课程实践专题化、启动实践辅读教材编写、完善实践基地建设以及建立多元化考核方式的开展,课程进入成熟完善阶段。

  成立专属部门 强化实践功能

  经对前期实践教学改革的总结,实践教学课程于2021年7月获批陕西省社会实践一流课程《思政实践筑育新时代青年》,获批后,马克思主义学院严格根据中央和陕西省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育人功能,成立实践教学专属部门——实践教学与研究中心,由专任教师负责科学规划、组织实施教学,从学分的划分、课时的设置、实践的内容、考核评价的标准等进行统一规划,严格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学分,将现有的本科划出2个学分、专科划出1个学分,开展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成了我校目前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思政课实践进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对全校学生、全体思政课教师、全部思政课覆盖的特色教学体系。

  《思政实践筑育新时代青年》

  获批省级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

  优化教学方案 形成特色体系

  结合我校实际制定《西安工商学院<思政实践筑育新时代青年>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结合课程发展目标,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内容联系现实社会问题,突出主题进行实践教学,经多年实施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整理出贴合学生实际辅助教学案例,总结了大量思政实践教学优秀成果,为进一步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改进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

  召开思政课实践专题教学会议

  结合国家要求和思政教材内容提炼八大主题:理想信念、中国精神、爱国主义、重大节日、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与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针对性深入专题实践,并编写面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进行全新设计呈现,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可扩展的、精致化的、社交化的全新学习体验,体现本校文化、实践育人特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配套云教材《思政实践筑育新时代青年辅读教程》,规范实践课程教学要求。

  在高陵博物馆开展实践教学

  融入特色文化 引入数字化技术

  将思想政治教育置于恢宏的时代、多彩的实践、鲜活的现实,将思政主课堂、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更好地结合起来。积极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等思政品牌活动,把思政课“搬”进校史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心理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就业创业实践基地、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社会服务实践基地等,带领学生亲身参与情怀塑造、心理调适、生产创造、财富积累、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让思政课“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亮”起来,让学生以亲身体验的形式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历史进程,感悟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使思政课成为常学常新的时代大课。为此,西安工商学院马院依托高陵地域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并利用如高陵区博物馆、党史馆、西北民大旧址博物馆、陕西省“美丽乡村 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西安市高陵区张卜街道庙西村等本地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基地,实现本土资源的有效整合。成功举办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博物馆图片展等特色活动,将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心理素质教育基地、就业创业实践基地、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社会服务实践基地有机挂钩,充分体现了本校文化、红色文化等的实践育人特色。

  实践教学基地签约仪式

  积极建设网络新课堂,学校投入使用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虚拟仿真实验软件和教学管理系统,建设本校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VR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通过9个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软件开展“沉浸式”教学构建逼真的“情境”和“ 场景”,使学生成为历史“剧中人”而不是“旁观者”,提高了学生参与思政实践的积极性,提高我校《思政实践筑育新时代青年》课程的育人实效性。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

  创新教学模式 提高育人实效

  在“大思政课”的理念下拓展平台,结合本校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办学特色,在原有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因材制宜”,把“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以社会生活为“课堂”,以火热实践为“素材”,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以时代要求为导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和期待,把课堂从室内延伸至室外,将知识引向生活、带入现实融合实践课程,使学生实现主动思考,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让学生体会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得会,用得上,切实提高了实践教学实效性,从而真正实现思政课由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变、再由教学体系到大学生信仰力量的转变。

  纸上得来终觉浅 觉知此事要躬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坚持“育人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加强加强科学部署、统筹规划,积极组织学院教师总结凝练教学成果,进一步强化课程建设,充分发挥陕西省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我校实践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建设者而不懈奋斗!

  图文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审核:李景阳 编辑:王紫菲 乔柯冉

微信分享 微博分享 更多分享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1/14 20:39:55